当元和十二年的暮秋将鎏金霜色泼洒在江州湖面,四十六岁的白居易正独自伫立南湖之畔。
曾经鲜衣怒马的长安少年,此刻身着青衫,在萧瑟秋风中凝望这片波光粼粼的湖水。
仕途贬谪的失意,如同一层薄雾,笼罩着他的心头;而远离亲人的孤寂,恰似湖底翻涌的暗流,无声地侵蚀着他的内心。
暮色四合,残阳将最后一抹余晖揉碎在粼粼波光里,白鹭掠过芦苇荡惊起簌簌碎影,
这样的美景却无法驱散他眼底的怅惘,诗人将一腔心绪酿成这首《南湖晚秋》。
图片
《南湖晚秋》
白居易〔唐代〕
八月白露降,湖中水方老。
旦夕秋风多,衰荷半倾倒。
手攀青枫树,足蹋黄芦草。
惨澹老容颜,冷落秋怀抱。
有兄在淮楚,有弟在蜀道。
万里何时来,烟波白浩浩。
这首诗的大意是:
正是八月白露霜降的时刻,湖中水变得绿沉沉的。
早晚都容易吹风,所谓秋风萧瑟,使得塘中的惨败荷叶也快倒下了。
我手扶着枫树,脚上踩着枯黄的芦苇草。
我的面容已经不再年轻,显得沧桑,孤零零地被寂寞的秋风环抱。
我的兄长在楚地,我的弟弟在蜀地,独留我一个人在这里。
也不知道他们何时能来看看我,秋风不说话,只有远处飘来阵阵烟波。
这首诗中描绘了南湖晚秋时节的萧瑟之景,如白露降临、秋风频吹、衰荷倾倒等,同时融入自身衰老容颜与孤寂怀抱的感触,还表达了对远在淮楚和蜀道的兄弟的深切思念。
图片
开篇两句以白露点题,通过“水老”的意象,将自然之秋与人生之秋悄然交织,奠定全诗苍凉的基调。
水方老,湖水因秋凉而显得沉静、苍老,暗喻时光流逝的痕迹,亦含诗人对生命暮年的感慨。
三四句写秋风掠过湖面,吹倒半数残荷,既描绘秋景的萧瑟,也隐喻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无力感。
衰荷,枯败的荷花,象征美好事物的凋零,呼应“水老”的衰败意象。
五六句诗人以触觉(攀树、踏草)强化身临其境的孤寂,动作中透出迟暮之年的苍凉与无奈。
青枫树,秋日枫叶渐红,青枫尚带绿意,暗含生命将逝未逝的矛盾。
黄芦草,枯黄的芦苇,与“衰荷”共同构建衰败的秋日图景。
七八句直抒胸臆,将外在的秋景与内在的心境交融,凸显中晚年白居易的哲思与悲悯。
惨澹,面容憔悴,暗含贬谪漂泊的沧桑与政治挫折的郁结。
秋怀抱,秋日的凄凉萦绕心怀,抒发对时光流逝、理想难酬的深沉感慨。
结尾四句直接抒发对兄弟的思念之情。兄弟远在淮楚和蜀道,相隔万里,不知何时才能相聚,眼前只有浩浩烟波,进一步烘托出思念的悠长与无奈。
淮楚、蜀道,分别指代兄长与弟弟的远地,暗示骨肉分离的无奈与漂泊之痛。
诗中借南湖秋景,抒发了对衰老、孤寂的感慨,以及对远方兄弟的深切思念,反映了中晚年白居易对自然变迁与生命况味的深刻体悟。
【声明】图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指配资开户,配资炒股就找配资,配资官网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